close
最近熱衷於投資基金,是今年一月貝貝所建議的,去年有一支定期定額的也是在貝貝說應該要投資或定存下買進,真的感謝貝貝這個智多星。

早在大學時代,就有開始投資了,曾買進一張大安銀行的股票,後來大安被台新購併,這支也就賣掉了。在當兵時,定期定額買了兩萬元的「富蘭克林美國高科技」的海外基金,後來因為需要用錢就贖回,沒賺沒賠。

之所以今年才開始積極投資基金,是因為以前有過賠錢的經驗,就是玩台指「選擇權」,記得那時剛出社會,有個同學在寶來證券工作,耳濡目染下就跟進投資,選擇權其實就是期貨的一種,但心臟不夠強的最好別玩,風險極高且難以預測,一天可以賠個好幾萬,在那時賠了一萬元後,就對投資的想法束之高閣,大概是一朝被蛇咬、十年怕草繩的心理吧。

目前所買的基金大多是國內基金
第一海外基金手續費較高大約3%,而國內基金大多僅需1.5%,所以海外基金報酬率需超過3~5%,才算真正開始獲利;
第二、海外基金是以美金、歐元或其他貨幣計價,會有匯差的問題,國內基金則是以台幣計價,不用擔心匯率;
第三、海外基金的淨值過高,例如10美元約等於台幣330元,買進的單位少,國內基金的台幣計價,大多15~40元,買進單位相較就多。

買基金比股票較為安全,因為股價是市場根據單一公司的營運好壞來決定,而基金是基金經理人挑選多家公司股票的組合進行投資。股票比較容易受到人為、市場操縱,也有成為壁紙的風險,例如訊碟、博達與最近的力霸掏空案,讓許多散戶投資人血本無歸。近來明基投資西門子失利、加上涉嫌內線交易,股價一洩千里,雅新因財報不實,從二十幾的股價跌成十元不到。但基金則不會有這樣的問題,因為是投資眾多股票,縱使有一支出現像明基的股票,也不易影響到整個基金,且經理人會適時改變投資標的,將損失降到最小,對我們無暇也無專業知識注意股市的投資人而言,是較為合適的投資工具。

日本基金
一月買了一支摩根富林明絕對日本基金,主要因為淨值低、且專家放出今年日本股市會補漲的消息,過去幾年很多投資人被日本基金套牢許久。但我後來比較其他基金,覺得這支的淨值波動真的是牛步前進,錢是有時間價值的,我實在有點無法忍受,於是2/99.31贖回,當時是1/16以9.08買進,扣掉手續費,賺了810元,但4/26的淨值居然跌回9.14,昏倒~幸好沒放到現在。
我覺得日本基金今年還是沒啥看頭,雖然有些經理人說看好今年日本股市,那是因為他們有在管理日本基金吧,難免要打一下日本股市的廣告。
另一支新興日本我也是覺得沒啥起步,忍痛於4/1224.88贖回,小賠237元,4/26的最新淨值是24.75

不動產基金
這支買之前的績效不錯,過去半年漲了將近30%,後來還追加募集,雖有上漲但覺得成長緩慢,我覺得我時間有限必須投資在積極成長型的基金,於是贖回轉投資到上漲較快的基金,1/22買進,4/314.75贖回,獲利1909元,這支4/26的最新淨值是14.74

以上是三支已贖回的基金,總和起來小賺2482,我算是基金新手,這樣的操作手法有待商榷,其實也沒啥好短進短出的,就定期定額放在那,大多都會有獲利的,只是賺多賺少而已。

最近台股、美股都處於區間盤整,台股八千點以上有壓力,不過七千九百點有支撐力道,未來需有好的市場面,才有可能上攻站穩八千點

有一支曾引起我的注意,單日上漲、下跌可破1.0元,應是淨值越高漲跌幅度越大,本來想買但因淨值過高而作罷,幸好~三月底衝到47元,而目前4/27最新淨值跌到43.65,一個月掉了三塊多,買了應該就套在那,不過對定期定額應該沒影響,反而買到的單位會更多。

這世界就是這樣,有錢人越來越有錢,因為投資額大、獲利也就多,10%的報酬率,有錢人投資1000萬,可獲利100萬,而普通人投資個10萬也只能賺個1萬。在現在這個時代,真的要靠錢滾錢,放在銀行定存才2趴多,都嘛被通澎給吃掉了。

題外話
最近接到銀行電話行銷大都會人壽的還本型意外險,繳費15年期滿可全數退還保費,有點像儲蓄險,但保費較高,一個月要繳2970,一年就要三萬多,我調查了一下,根本是拿利息去繳保費,自己拿那些錢去投資、另外買一年一期的意外險就行了,算過一遍就知道其中翹楚了,何必綁個15年,壽險公司的精算師會算輸我們嗎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aronblog 的頭像
    aaronblog

    豪情壯誌

    aaron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